金融危机:谁才是“过冬”的真正主角
发布日期:2015-08-04浏览:1247
中国改革开放30年,中国经济持续飞速了29年,但是08年轻却让整个中国陷入了困境。最近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“过冬”,全国上下,神州大地如同救火一般,救市措施快如闪电。是的,这个冬天已经到来了,但是比气候的冬天更可怕的是经济“冬天”的来临!
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企业,尤其是以OEM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。要知道,中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,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机会下成长起来的。这些企业都是通过给外资品牌做加工,接订单,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加工费。在珠三角、长三角一带,这些企业占据大部分。也就是这样一个外向型,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,当金融危机出现时,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急剧下滑,订单速减;另一方面,人民币的升值、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让企业经营成本急剧上升,在国际的环境不利,国内优势不再的情况下,中国的制造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中小企业的倒闭,谁在承受倒闭后的痛苦?
而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,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,以排山倒海之势纷纷关门大吉。以温州为例,这个浙南小城,生产了全国10%的服装、20%的鞋、60%的剃须刀、65%锁具、80%的眼镜、90%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%的水彩笔,在这次经济危机中,约20%中小企业因成本上涨倒闭或半停产。而在珠三角的广东,以世界制造中心闻名的东莞,到处都是厂房外租,租金减了一半。约%5的工人返乡种田去,更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。
这个“冬天”有点冷!是的,洪水来了我们可以万众一心,地震来了我们可以心手相连,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不是出点力,捐点钱就可以解决的。经济是一门科学,是一种规律,处理不但不仅不能挽救经济,反而会产生恶化效应。很多人,包括政府,将“过冬”的主体定在中小企业,认为中小企业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,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扶持,挽救它们。比如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政策扶持,降低税率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,包括最近对最低工资取消的出台等,都是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角。
问题是,受金融危机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吗?表面上是,本质上不是。为什么这么说?把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容易让我们忘记一个常识,那就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。企业是一家组织,是所有企业内部成员的统称;企业是由企业家,中高层经理人,普通员工构成,而任何一家企业,大部分人员都是属于底层的普通员工。老板只有一个,中高层也就那么少数几个;企业倒闭了,对于老板来说是事业的失败,对于中高层来说是新的职业规划,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却是失业的到来。企业倒闭了,老板会担心自己或家人的生存问题吗?中高层会害怕没饭吃吗?不会的,只有普通的员工,他们是最弱势的一类人群,他们的失业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问题,他们的孩子,父母等生活都将面临生存困境,持续的失业必将影响这个社会的稳定。
真正需要“过冬”的是那些基层的普通员工!
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,金融危机让很多的中小企业破产了,很多的员工都面临失业,而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大量裁员,被裁的大部分都是基层员工,这些普通员工才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和最大的受害者。所以我们要真正懂得,没有自救的员工,就没有自救的企业.
一句话,拯救中小企业的背后是要拯救中小企业的普通员工,拯救那些在一线上的工人,他们才是这次金融危机受伤的主体。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提一个口号:真正“过冬”的是那些普通员工!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普通员工在危机中拥有就业的能力,让这些面临生存困境的工人不被危机打倒!
恰恰在这一点上,以政府为主体的救市政策,被误读为救企业,从而所有的政策,所有的资源都往企业上靠,这样的结果是,员工感觉自己与过冬没有关系,过冬是企业的事,而企业的事是政府的事,如果企业倒闭,那是政府救市无能,如果员工失业,那是企业老板经营无能!
大学毕业生是“过冬”的第二大主体,警惕人才泡沫的危机!
中国经济“过冬”的第二大主体是目前即将走向就业的大学生,现在不管那家企业,多少都在裁员。而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即将蜂拥而至,在现有的恶劣的经济环境下,这些大学生就业何去何从?很显然,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我们当前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必将受到冲击,失业率必将大大提升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大学生就业本来就是一个问题,而现在赶上金融危机,导致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,难上加难。这难的背后是什么呢?
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,本质上不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,而是需要创造价值的优秀大学生。企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组织,投入必须要有产出,企业的本质是盈利性,招一个大学生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产出。而政府不一样,政府的职责在于社会的稳定,所以国家就要讲保障,对社会的不利的经营环境建立起相应的保障体系,比如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,而企业是讲产出与回报,讲结果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企业跟国家之间要形成一种平衡,这个平衡就是企业讲效率,不讲保障。国家讲保障,不讲效率,所以国家可以通过劳动法来保障员工的效率,但是企业可以付钱来解雇员工,这是企业的权利。这两方面要平衡,不能说国家保障员工的利益,公司也保障员工的利益,否则经济怎么进行下去呢?所以他们之间应该是平衡的,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。
从这样的高度去看,真正的“过冬”的就可能是我们的员工,或者是那些还准员工--大学生。越是在冬天,企业越是需要竞争力,而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员工的竞争力,所以,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,对企业,对社会,对员工都是多赢。
道理很简单,中国劳动力表面上劳动力过剩,其实是结构上的矛盾,也就是说就像我们的大米和白菜一样,低端的过剩,高端的不够。中国劳动力的竞争是低端过剩,高端紧缺。所以当高端紧缺的时候,整个劳动力市场是虚增的,大量的总经理,总监有一半的泡沫,因为当经济快速扩张,我们没有那么多合格的高管,所以只能就迅速的提拔了,那些不合格,缺乏高管能力的就称为提拔的对象。当房地产炒作让经济高速虚增时,人们跑来抢房子,销售员成为了收银员;当股市飙升时,那些所谓的基金经理一夜之间暴富,赚钱需要的是投机,而不是赚钱本身的能力。因此,房产泡沫,股市泡沫造就了一大批泡沫人才,当金融危机到来时,你会发现他们缺失了赚钱的能力,这才是最可怕的。结论就是,如果过去我们的房地产是泡沫,股市是泡沫,第三个最大的泡沫就是人才的泡沫。
既然是人才的泡沫,那么,冬天对于中国的员工,或大学生来讲是一件特别大的好事。冬天过后,害虫才会冻死,泡沫过后,才会走向正常。泡沫不挤掉,人们没有了奋斗的动力,以为可以跳去跳来就可以涨工资,以为当东郭先生就可以做总监或部长,那样的企业又如何有竞争力?
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企业,尤其是以OEM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。要知道,中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,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机会下成长起来的。这些企业都是通过给外资品牌做加工,接订单,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加工费。在珠三角、长三角一带,这些企业占据大部分。也就是这样一个外向型,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,当金融危机出现时,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急剧下滑,订单速减;另一方面,人民币的升值、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让企业经营成本急剧上升,在国际的环境不利,国内优势不再的情况下,中国的制造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中小企业的倒闭,谁在承受倒闭后的痛苦?
而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,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,以排山倒海之势纷纷关门大吉。以温州为例,这个浙南小城,生产了全国10%的服装、20%的鞋、60%的剃须刀、65%锁具、80%的眼镜、90%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%的水彩笔,在这次经济危机中,约20%中小企业因成本上涨倒闭或半停产。而在珠三角的广东,以世界制造中心闻名的东莞,到处都是厂房外租,租金减了一半。约%5的工人返乡种田去,更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。
这个“冬天”有点冷!是的,洪水来了我们可以万众一心,地震来了我们可以心手相连,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不是出点力,捐点钱就可以解决的。经济是一门科学,是一种规律,处理不但不仅不能挽救经济,反而会产生恶化效应。很多人,包括政府,将“过冬”的主体定在中小企业,认为中小企业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,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扶持,挽救它们。比如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政策扶持,降低税率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,包括最近对最低工资取消的出台等,都是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角。
问题是,受金融危机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吗?表面上是,本质上不是。为什么这么说?把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容易让我们忘记一个常识,那就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。企业是一家组织,是所有企业内部成员的统称;企业是由企业家,中高层经理人,普通员工构成,而任何一家企业,大部分人员都是属于底层的普通员工。老板只有一个,中高层也就那么少数几个;企业倒闭了,对于老板来说是事业的失败,对于中高层来说是新的职业规划,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却是失业的到来。企业倒闭了,老板会担心自己或家人的生存问题吗?中高层会害怕没饭吃吗?不会的,只有普通的员工,他们是最弱势的一类人群,他们的失业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问题,他们的孩子,父母等生活都将面临生存困境,持续的失业必将影响这个社会的稳定。
真正需要“过冬”的是那些基层的普通员工!
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,金融危机让很多的中小企业破产了,很多的员工都面临失业,而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大量裁员,被裁的大部分都是基层员工,这些普通员工才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和最大的受害者。所以我们要真正懂得,没有自救的员工,就没有自救的企业.
一句话,拯救中小企业的背后是要拯救中小企业的普通员工,拯救那些在一线上的工人,他们才是这次金融危机受伤的主体。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提一个口号:真正“过冬”的是那些普通员工!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普通员工在危机中拥有就业的能力,让这些面临生存困境的工人不被危机打倒!
恰恰在这一点上,以政府为主体的救市政策,被误读为救企业,从而所有的政策,所有的资源都往企业上靠,这样的结果是,员工感觉自己与过冬没有关系,过冬是企业的事,而企业的事是政府的事,如果企业倒闭,那是政府救市无能,如果员工失业,那是企业老板经营无能!
大学毕业生是“过冬”的第二大主体,警惕人才泡沫的危机!
中国经济“过冬”的第二大主体是目前即将走向就业的大学生,现在不管那家企业,多少都在裁员。而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即将蜂拥而至,在现有的恶劣的经济环境下,这些大学生就业何去何从?很显然,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我们当前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必将受到冲击,失业率必将大大提升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大学生就业本来就是一个问题,而现在赶上金融危机,导致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,难上加难。这难的背后是什么呢?
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,本质上不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,而是需要创造价值的优秀大学生。企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组织,投入必须要有产出,企业的本质是盈利性,招一个大学生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产出。而政府不一样,政府的职责在于社会的稳定,所以国家就要讲保障,对社会的不利的经营环境建立起相应的保障体系,比如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,而企业是讲产出与回报,讲结果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企业跟国家之间要形成一种平衡,这个平衡就是企业讲效率,不讲保障。国家讲保障,不讲效率,所以国家可以通过劳动法来保障员工的效率,但是企业可以付钱来解雇员工,这是企业的权利。这两方面要平衡,不能说国家保障员工的利益,公司也保障员工的利益,否则经济怎么进行下去呢?所以他们之间应该是平衡的,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。
从这样的高度去看,真正的“过冬”的就可能是我们的员工,或者是那些还准员工--大学生。越是在冬天,企业越是需要竞争力,而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员工的竞争力,所以,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,对企业,对社会,对员工都是多赢。
道理很简单,中国劳动力表面上劳动力过剩,其实是结构上的矛盾,也就是说就像我们的大米和白菜一样,低端的过剩,高端的不够。中国劳动力的竞争是低端过剩,高端紧缺。所以当高端紧缺的时候,整个劳动力市场是虚增的,大量的总经理,总监有一半的泡沫,因为当经济快速扩张,我们没有那么多合格的高管,所以只能就迅速的提拔了,那些不合格,缺乏高管能力的就称为提拔的对象。当房地产炒作让经济高速虚增时,人们跑来抢房子,销售员成为了收银员;当股市飙升时,那些所谓的基金经理一夜之间暴富,赚钱需要的是投机,而不是赚钱本身的能力。因此,房产泡沫,股市泡沫造就了一大批泡沫人才,当金融危机到来时,你会发现他们缺失了赚钱的能力,这才是最可怕的。结论就是,如果过去我们的房地产是泡沫,股市是泡沫,第三个最大的泡沫就是人才的泡沫。
既然是人才的泡沫,那么,冬天对于中国的员工,或大学生来讲是一件特别大的好事。冬天过后,害虫才会冻死,泡沫过后,才会走向正常。泡沫不挤掉,人们没有了奋斗的动力,以为可以跳去跳来就可以涨工资,以为当东郭先生就可以做总监或部长,那样的企业又如何有竞争力?